排序: 筛选结果 2311 门课程,6024 篇视频

甲午之败反思

主讲: 雷颐 分类:军事纪实 课时:3 发布时间:2018/01/23

简介: 任何政权遭受甲午战争的结果,恐怕都会反思、会变革。然而,大清帝国中最先痛定思痛、探索变革之道以救国的,却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少数既无权力更无任何行政经验的读书人。他们认为,日本之所以能由“崎岖小岛”战胜老大中华帝国,就在于向西方学习,所以中国的救亡强国之路就是要向日本学习。

甲午战争 缘起 过程及启示

主讲: 马勇 分类:军事纪实 课时:3 发布时间:2018/01/23

简介: 甲午战争是日本通过侵略朝鲜最终侵略中国的不义战争,是中日军队装备差距最小的一次战争,也是中日交战中中方的军队败得最惨的一次战争,战后日本对我军民残酷的杀戮和贪得无厌的索地赔款,给中国人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历史创伤和挥之不去的奇耻大辱。

从日本对华观的演变看甲午战争

主讲: 王晓秋 分类:军事纪实 课时:4 发布时间:2018/01/23

简介: 甲午战争在日本的对华观及对华政策变迁史上具有分水岭意义,它不仅对日本形成蔑视型对华观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且拉开了近代日本侵略中国的序幕。日本对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促使其“蔑华观”定型固化,并演化为长期实施侵华政策的认识诱因;“蔑华观”在政界则升级、病变为“侵略客体观”,并被嵌入对华决策的制度框架,进而衍生为不断推行侵华政策的思想根源。

关于甲午战争120周年的历史省思

主讲: 臧运祜 分类:军事纪实 课时:3 发布时间:2018/01/23

简介: 120年前,爆发了中日之间的大规模战争,史称“甲午战争”。回望历史,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起,中华民族就陷入了灾难之中。甲午以降,民族灾难愈加连绵深重,但是,也正是在众多灾难的磨炼之中,中华民族站立起来了。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仍然是日本对中国发动的全面侵略战争,可以说是甲午战争的延续,由此引发了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并在1945年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清代海权意识与甲午战争之败

主讲: 何瑜 分类:军事纪实 课时:3 发布时间:2018/01/23

简介: 伴随着西方殖民者数百年不断的彼此撕杀和疯狂掠夺,在世界历史上产生两个明显的结果,一是西方的海权观念不断强化,即“谁控制了海洋,谁就能统治世界”。二是他们的战船和火炮技术不断改进,因此海上的军事实力日渐增强。如果说,在生产力尚不发达的中古时期,汪洋大海还是人类难以逾越的天然屏障,但到十六世纪,东西海路大开之后,原来的海洋天堑也就逐步变为了入侵者的通道。

甲午之战究竟是什么样的战争 中日战略 体制及“野蛮和文明说”再思考

主讲: 徐勇 分类:军事纪实 课时:4 发布时间:2018/01/23

简介: 甲午之战是近代中国一场失败的境外反侵略战争。与日军的刻意寻衅、主动攻击相比较,清廷信守条规以作交涉依据,无疑是南辕北辙。面对危机,李鸿章等总是避战或不战,全无积极的军事战略对应部署。致使日军南侵台湾、吞并琉球,再调头北上,挑战朝鲜,甲午之战爆发,清廷全局崩溃。甲午回顾,传统文德固不可废,作为大国而自废武功,祸亦大焉。

李鸿章与甲午风云:教训与启示

主讲: 翁飞 分类:军事纪实 课时:3 发布时间:2018/01/23

简介: 在李鸿章的外交生涯中,日本无疑是他打交道最多、最重要的防范对象。中日甲午战争更是李鸿章个人命运盛极而衰的巨大转折点,使他从“一路扶摇”充满荣耀的巅峰跌落到“世人皆曰杀”的谷底;他主导的洋务运动在与日本的明治维新这场综合国力的大比拼中败下阵来,中日两国的近代化进程也由此走向了不同的命运。

甲午战争与钓鱼岛劫难

主讲: 刘江永 分类:军事纪实 课时:4 发布时间:2018/01/23

简介: 1868年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统治者,更是醉心于效仿欧美列强君临于中国之上,再度开始从朝鲜和琉球两个方向扩张,伺机一举打败中国,成为“东亚盟主”。钓鱼岛从来不是古代琉球国的岛屿,而琉球国也不能说是日本的固有领土,因而日本窃取钓鱼岛是其吞并琉球后武力扩张的延续。

守正观奇 潘祖荫的埃及石刻收藏

主讲: 潘佳 分类:民族文化 课时:4 发布时间:2018/01/23

简介: 潘祖荫(1830~1890)清代官员、书法家、藏书家。字在钟,小字凤笙,号伯寅,亦号少棠、郑盦。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学士潘世恩之孙。内阁侍读潘曾绶之子,咸丰二年一甲三名进士,探花,授编修。数掌文衡殿试,在南书房近四十年。光绪间官至工部尚书。通经史,精楷法,藏金石甚富。有《攀古楼彝器图释》。辑有《滂喜斋丛书》、《功顺堂丛书》。

为什么是山西

主讲: 连达 分类:华夏风情 课时:6 发布时间:2018/01/23

简介: 连达学者近年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寻访山西各地古建筑和古村落、古民居,并用绘画写生的形式进行记录,已经入晋数十次,足迹遍布山西众多市县和乡村,尤其对晋东南和晋南、晋中等地更是做了多次地毯式搜寻,留下了近千幅写生作品。由冯骥才先生题写书名的新书《寻访山西古庙》今年春季即将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按照年代和建筑形式分类介绍,把山西古建筑的精华集中呈献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