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刚,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入选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1997)和清华大学“985百人计划”(2003)。主要研究中国古代史
廖静文,湖南长沙人,1939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1945年与徐悲鸿结婚,曾任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徐悲鸿画院名誉院长、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主席、“北京荣宝画院”名誉院长、上海海事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名誉院长。
陈平原,教授、博士生导师。1978年入中山大学中文系,1984年于中山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87年于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是北京大学首批的两位文学博士之一。
李少白,1942年出生在重庆市,曾就读北京体育学院足球专业,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无线电技术专业。李少白先生是一位坚持从人本主义的审美展现、诠释中国传统标志性建筑(群)的著名摄影家,出版了《长城野韵》、《
雷颐,男,1956年出生,湖南长沙人,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著名历史学者。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与当代中国史。主讲《中国近代史讲析》、《法西斯主义理论剖析》、《辛亥百年的变与
史金波,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西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民族史学会顾问、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社会思想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宁夏大学兼职教授。研究与教学领域是西夏文史、民族史学、民族学,共发表著作
何西来,原名何文轩。中国当代著名文艺理论家、文学批评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从事文艺理论研究50多年。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作为中国新时期文学批评的重量级人物,对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文学
张宝明,字剑鸿,1944年生,北京人,1967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北京国际汉字研究会副会长。曾任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俄罗斯远东国立大学东方语言学院教授
王铁利,著有《社会科学英语词汇与语法研读》本书内容涉及社会科学各个领域。如语言学、文学、历史学、法学、社会学、经济学等。注重长难句子的逻辑分析和各种词性的比较,很多情况下使用了双语注释。